中文经典小说馆>穿越历史>城姬三国 > 第四百九十九章 陆老的请求
    一来是将“白学”和“楚学”的概念分开,二来……也是强调白学的时代局限性,间接的认可后世补丁,唯一树立为永恒核心的只有一条——仁者爱人。

    必须以“人”,作为一切发展、一切律条、一切革新的受益中心,在此基础上,可以不断为楚学添砖加瓦。

    楚学作为学考科目时,也不会很难,就是将县学教材上的知识点背牢,还有些结合名辩思维的逻辑分析题要做……

    这方面只要不是太偷懒,无论是县学出身、还是家学出身,都不会太差。

    不过在文论方面,还有名辩方面,依旧是士族子弟更具优势,毕竟成长环境与家庭教育领先太多,普通家庭出身的考生,平时对经义的阅读量严重不够,在县学多是学习选段。

    虽然突击过阅读理解,但依旧很难及士族子弟全面。

    纵使县学在这方面,也有自己的优势,不过……终究没法在人家的强项上,超过士族子弟。

    而名辩思维,也不是一天一日就能够建立起来的,甚至相比之下,是四科中最难以“应试教育”的方式,来迅速提升的,也是县学最弱的一环。

    相比之下,在算数上,县学的题海战术,以及本就领先的数理概念,令县学出身的学员,甚至超过士族家学——毕竟不少家族,虽也有两汉乃至先秦的算学经典,但是在这方面,县学明显更完善,之所以没能“碾压”,还是因为师资力量有限的原因……

    总的来说,真的要将士族子弟和普通家庭出身的考生分开计算的话,前者平均固然能更高一筹,不过考虑到七三分的比例,在最终录取上,普通家庭出身的考生,夺下三成录取率不成问题!

    总量占七,录取占三,单纯数据上看,似乎很吃亏,不过这已经是部落时代、包括儒家吹捧的、极力包装过的尧舜禹时代以来,平民与贵族之间,差距最小的时刻!

    当然,这主要也是因为士族的“大意”,如果他们愿意将家学与县学结合,积极参与到县学体系中,以他们的起点优势、先天环境优势,恐怕平民的“进步”空间会更小。

    其实有些士族,尤其是贴近朝廷的高门大户,早就有这种意思,将少年子弟送入县学,平时也继续家学传承!

    毕竟这是汉末……

    平民与士族之间,积累的差距太大,比同在封建时期的唐宋、明清时,要更大得多。

    自然要弥补的话,也就越需要时间与时机……

    只要士族反应过来,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,普通家庭出身的学员,很难在顶级大学的录取率上,突破第一年学考的记录。

    而白图能做的,就是不断“武装”县学的师资力量,尽量确保普通家庭出身的学员劣势不会扩大。

    之所以能做到这种别人做不到的事情,并不是白图有多“圣明”,本质上来讲,是因为白图手里有足够多的“资源”。

    因此白图可以在士族没有反应过来之前,优先优待一下县学出身平民——而且这种“优待”,士族也只能心服口服,毕竟白图之前也鼓励他们去县学的。

    另外就是……

    即使士族反应过来之后,白图可以时时抛出些新东西,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。

    比如白图在今年的第一届学考就考虑过,是否加入“科学”,也就是物化生基础,作为考试学科之一。

    只是短期来看,哪怕只是基础,推广也还很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