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经典小说馆>修真仙侠>三国之最风流 > 154 骆业奉绶还河内
    夕阳下,寒风昏鸦,一辆黑色的辎车行於道上。

    这条道路宽阔笔直,显是通衢大道,然多年未有修缮,早已坎坷不平,旧年的辙痕交错纵横,坑坑洼洼,车轮行驶其上,颠簸不平。

    辎车的前头是一辆轺车,轺车相比辎车轻便,也为小,上边打着个车盖,车中无法坐人,乘客须得手扶前边的栏杆站立。此时轺车中,站着一个戴冠佩剑的中年人。

    辎车的后头是五十名穿着红色戎衣的兵士,加上为首的军吏等,恰好是一队;又有三四个奴仆打扮的,随在辎车的两侧徒步而行。

    这辆辎车中坐的不是别人,正是故河南尹骆业,而於前头轺车中引导的那中年人则是任峻。

    荀贞表张纮为河南尹的上书前日路过路过河南尹。

    按照荀贞随上书而来的檄令中的要求,张纮已然走马上任,就任了河南尹。

    荀贞有点担心的骆业会不会带着河南尹的印绶跑掉,——这事儿在之前不是没有发生过,印绶是官家的象征,官儿是可以自己表,但印绶自然最好还是官家原版的有权威性,便有那被其它诸侯夺走官职的官员,为示忠义气节也好,为别的缘故也罢,干脆带着印绶出奔洛阳或长安,将印绶还献於朝,不过骆业倒是没有这么做,这事没有发生。

    骆业很干脆地把印绶交给了张纮。

    张纮问他是想继续留在河南尹,亦或还朝,又是还乡?骆业选择了还乡。於是张纮就派了一队兵士,即辎车后边跟从的那些士兵,护送他北还冀州。

    至於任峻,骆业毕竟是他的故主,为其一贯忠厚的名声着想,也许其中还有私下投了荀贞而带来的对任峻的愧疚,故此主动提出,愿为前导,送骆业出河南尹郡界。骆业也就随他。

    ——骆业已知任峻投附了荀贞,因为随上书、檄令来的,还有任命荀衍、任峻分别出任负责河南尹屯田事宜之主副官的命令。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,骆业对此能够理解,并没有怨恨。

    骆业、任峻等天不亮离开的洛阳城,行了多半天,出城已有二十来里地。

    车帘掀开着,冷风吹入,骆业跪坐榻上,手握暖炉,隔着车窗,望经过的路边田地。

    路两厢的田地大多荒芜,长满了杂草。萧瑟的傍晚风中,杂草随风摇摆,或匍匐於地。

    刚刚路过了一个亭舍,这亭舍离洛阳城才二十里,於往年太平之时,是相当热闹的,过往商贾、行人川流不息;亭舍的亭长有察验路引、维持治安之权,不说作威作福,亦是威风凛凛,却如今亭舍中空空无人,唯见杂树生长院中,野鸟栖息,藤蔓攀墙,门也坏了,结满蛛网,亭舍前高大的桓表应是被流民砍了做劈柴烧火用,亦被砍得干干净净,一派冷清凄惨的景象。

    不经意间,骆业的余光扫到了一抹惨白,不用再去看,他也知,那必是人骨。

    一路行来,路边的沟里时不时的就会有白骨显露,都是战中死掉的百姓或者饿死的流民,其中有些还是五年前董卓强迫迁都到长安时死去的人留下的遗骸。

    到任河南尹后,骆业曾经也有心想要把这些暴露於野的白骨收拢起来,给以安葬,可是他既可用的人手不足,亦无钱去做此事,所以这些白骨一直显露到现在。

    骆业探出头去,向后眺望。

    见苍茫的暮色之下,夕阳暗淡的薄光中,遥遥一城,立在天与地的交汇处。尽管距离已经很远了,但仍能感觉到其占地之广大,似仍是当年那座雄伟的神都,丝毫不能看到实已残壁断垣。这城,可不就是洛阳城!

    寂静到只能听到风声的空气中,忽然传来一阵犬吠。

    从行车边的两个奴仆,顺着声音瞧去。

    里许外的荒田野草中,两只野狗和一只狐狸不知在争夺何物,许是为吓走那狐狸,故而两只野狗狂叫作声。骆业等一行车骑行近,这两只野狗和狐狸却竟也不害怕,丝毫不做避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