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羡安是太子登基后第一年分封的王,超一品亲王。

    比权职等级正一品的国相,各部正一品大臣品阶还要高,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。

    旁人都认为,这是圣人亲弟,身份尊贵是应当的,可权职超国相及各部大臣就无法理解了。

    宜安王体弱多病已经二十年了,他还能在朝中任免什么重要职务吗,这与他的封号就不同。

    宜安不就代表六皇子后半辈子都适宜安康吗,他还要插手朝野什么事务,他有那份精力操心吗。

    就算他从小展露的才智天赋绝佳,聪颖无双,那又如何?!谁都认为他没皇位那个命啊!

    太子虽然不如六皇子聪慧,同是皇后生的那也不差,皇位继承人自古以来考虑的就是皇子中谁才能堪当大任。

    什么是大任,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,是江山社稷,是整个大启的命运,谁都不会认为圣人会把皇位交给六皇子,他病弱的身体首当其冲就被排除在外了。

    太子登基为新帝,突然将这么大的权职身份给了六皇子,许多人不服,许多人等着看好戏,还有在家中私底下日咒夜咒,任凭六皇子的身子骨能稳坐超一品宜安亲王的位置多久。

    赵羡安被分封宜安王不久,就迎了宗政薇进门。

    虽说当时的宜安王被众多人非议,□□华尊贵是实打实的,没有人敢当着他的面说,满朝文武对他的态度就相当于对圣人的态度。

    惹宜安王不悦,就是想让圣人摘脑袋。

    开始时宗政薇被邀请参加各种王妃、贵妇、权臣之妻的宴会,那些人因为家里的男人对她的态度面上毕恭毕敬,心里实际都对她有异议。

    家里男人不高兴,受影响的妇人不免想要牵连到她身上。

    这也无可厚非,宗政薇不是受欺负的性子,不然她何必一意孤行,要给赵羡安冲喜嫁过去。

    旁人越对她咬牙切齿,她越骄矜的厉害,还是那种让人找不着把柄,该她得意的厉害。

    此后一年这种情况突然不多了起来,宗政薇也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变化。

    只记得往日宴上许多熟悉的面孔都不见了,渐渐的换了许多新夫人来。

    宗政薇本身记得的也不多,问了平日关系稍微好些的,才知道那些世家贵妇的丈夫犯了事儿,被撸了职务。

    旁人待她的态度越发小心翼翼,恭敬顺从,她们看她的目光藏着羡慕嫉妒,还有一丝隐隐约约的害怕忌惮。

    也是那一年,赵羡安在朝堂上的话语权直逼圣人,朝野上下对他的非议化作憎恨、恐惧,巴不得他早点死的人更多了。

    宗政薇不通政事,只想着怎么讨好赵羡安就行了。

    她想把宜安王妃的位置坐的更稳点,她也不是像外面的人看见的那样和赵羡安琴瑟和鸣。

    这是根本没有的事,赵羡安当时的性子和脾气都非常的冷,非常的独。